曾经备受瞩目的福佑卡车,其IPO之路如今遭遇了暂停,未来走向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021年6月22日,满帮集团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其发行价为19美元/ADS,开盘后市值迅速突破200亿美元,从而成为“货运平台第一股”。而在此之前,福佑卡车已于2021年5月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以“FOYO”为证券代码挂牌上市。然而,此后福佑卡车的IPO消息似乎逐渐沉寂。直至2022年4月19日,福佑卡车突然宣布撤回在美国的上市计划。
福佑卡车的上市之路可谓波折重重。因此,有人推测福佑卡车可能已错失了行业的最佳上市时机,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揭晓。不过,对于福佑卡车而言,要想顺利上市,尚需解决诸多难题。
— 1—
福佑卡车的上市之路:大客户依赖的挑战
福佑卡车的业务模式一直备受争议,主要问题集中在其对大客户、大企业的过度依赖上。据公开资料显示,福佑卡车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运输服务,而其中高达9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KA托运人业务,即重点客户和大客户。
这种业务模式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由于客户群体高度集中于大客户,这些客户在谈判中可能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福佑卡车在博弈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可能导致公司在定价和议价方面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从而影响到其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过分依赖大客户还可能给福佑卡车的业绩带来潜在风险。在商业环境中,许多企业都曾因失去大客户而遭受重创。例如,富士康在苹果业务占比极高的情况下,一旦苹果新机销售不佳导致订单缩减,就会对其造成沉重打击。同样,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在筹备上市前失去大客户华为,尽管具体业绩影响尚不明确,但资本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已经显而易见。
福佑卡车同样面临着大客户依赖所带来的挑战。当其业务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客户身上时,不仅自身抗风险能力可能减弱,给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还可能影响资本市场的看好程度。投资人可能会质疑其缺乏核心竞争力,毕竟历史上因失去大客户而遭受重创的案例不胜枚举。此外,这种“重资产”的商业模式也限制了福佑卡车的发展潜力。尽管艾媒咨询CEO张毅曾指出,福佑卡车有机会成为卡车界的“滴滴”,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扮演着为几个物流企业调配货运的角色。同时,盈利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缺乏“第二增长曲线”的问题,也对其营收能力和市场价值判断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福佑卡车仍有机会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自身资本价值。错过之前的上市时机,反而可能成为其自我改进、完善商业模式的契机。
— 2—
福佑货运车与网约车:行业特性之差异
福佑卡车,被誉为卡车界的“滴滴”,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然而,深入探究后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网约车领域,通过线上订单与线下服务的精准匹配,实现了位置为核心的服务分散型市场的繁荣。但货运车领域,虽然同样依赖于线上平台进行信息匹配,却更多地受到卡车和司机等“运力”因素的制约。
工具类产品特性在两者间有所体现,但差异性也显而易见。网约车服务通过多元化功能聚合,成功降低了获客成本,提高了自身价值。但货运车领域,由于C端用户需求相对较低频,难以建立起用户粘性,因此,福佑卡车等企业更像是大企业供应链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流量入口。这种情况下,聚合其他工具、被其他平台聚合,或许才是更合适的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卡车货运市场与网约车市场具有相似性。在网约车领域,尽管滴滴曾一度占据领先地位,但随后其他网约车公司仍不断涌现。同样,在卡车货运市场,大客户自建货运体系等替代和挤出效应也在不断发生。因此,福佑卡车等企业并未建立起特别高的竞争壁垒。
货运的本质在于解决“车”与“货”的信息匹配问题以及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将配送信息、时间、地点等与车辆运载能力、位置、任务等有效结合和匹配,货运服务得以高效完成。然而,新竞争者的出现,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投资支持,理论上都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福佑卡车而言,行业的先天性弊端难以避免,这可能会限制资本市场对其的预期。鉴于福佑卡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客户,因此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来自巨头企业的竞争对手,将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这些问题需要福佑卡车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
— 3—
超低毛利 上市迷雾重重
2021年5月,成立仅6年的福佑卡车在市场初露锋芒后,以独角兽的姿态,赴美上市。
作为生产力、基础建设发展的重要推手,公路运输一直是高达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
但早期的货运市场,一度面临着经营秩序混乱、货源与司机双边沟通不畅、效率低下以及体系混乱等难题。
一切的改变来源于共享经济的发展。货运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先是货车帮、货拉拉、运满满、快狗打车,再到福佑卡车。
不同于前述企业以交易撮合为主的商业模式,福佑卡车则是以承运交易为核心的全履约标准化服务模式为核心,并以此打开市场竞争的缺口。
招股书上援引中投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FTL(包车运输业务)市场规模为3.7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平台占有的公路货运市场份额将在2025年达到6660亿元,线上渗透率达到14.8%。
这也正是福佑卡车上市以及未来发展的底气。
但是,早期的烧钱扩张以及销售成本,让这家本就成立不久的企业,始终面临着不小的经营风险——在报告期内亏损,短期内或难以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福佑卡车的销售费用从9180万元增长至9770万元,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为对比,福佑卡车的研发投入并不高。2019年和2020年两年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7500万元和6653万元,分别占营收总额的2.2%和1.9%。
随着营收的扩张,公司研发投入不升反降。
而在福佑卡车的招股书中,数字化以及技术驱动被多次提及,包括定价、路线以及调度等多方面,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功劳。
然而,福佑卡车的数字化平台搭建,主要仰赖于外部供应商腾讯云,这也是其研发投入较少的原因之一。
在报告期内,福佑卡车始终保持着超低的毛利率水平。其中,2019年为-0.3%的毛利率,2020年转正,维持在3%的水平。
客户分散程度高、整合难度大以及利润来源少等难题,未来还将制约着这家平台型企业的发展。
或受市场变化与企业经营等多方影响,在上市申请提交不久后,福佑卡车就评估搁置上市计划,最终在上市申请提交一年后的2022年4月,正式宣布撤回美股上市申请。
据报道,在撤回申请后,创始人单丹丹在2022年曾表示,今年市场环境依然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因为计划先打好业务基础,大概在2023年再到港股市场谋划上市。
如今2023年早已过去,福佑卡车再度IPO的消息也始终未成形。
但不可否认的是,福佑卡车确实需要打好自身的业务基础。
2024年底,同为货运平台企业的货拉拉再度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在其招股书中提及,2024年上半年,货拉拉国内物流GTV为42.4亿美元,市占率为66.6%。而排在第二至四位的分别是福佑卡车、滴滴货运和快狗打车,对应市占率9.9%、7.3%和0.7%。
在撤销上市申请后,市场也鲜少听闻福佑卡车的消息,其运营情况也并没有过多披露。但就上述呈现的市占率而言,福佑卡车的短板或许还很明显。
对于福佑卡车这样对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赋能的企业来说,本身行业的壁垒不强,主要依靠手中掌握的信息与渠道,通过搭建平台提高效率来盈利,但如今平台并没有形成早期的规模优势,其大客户自建渠道以及传统线下对接的物流模式仍为主流。
毕竟对于卡车司机来说,货车只是作为生产资料谋生,接更多的单、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性价比,远比平台更重要。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企业自建物流渠道的情况下,福佑卡车过分依赖的大客户也存在着不小的不稳定因素,诸如自建渠道的京东物流等。
从撤销上市申请计算,福佑卡车已经在上市途中跌跌撞撞两年多的时间。在福佑卡车之前,满帮、快狗打车等平台型企业已纷纷在资本市场立足,借助资本市场为业务发展赋能。
物流行业的投入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对于福佑卡车来说,利用现有的资源走下去、走得更好才是关键。
文章来源:网络货运平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