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运输环节犹如供应链的“血脉”,是验证物流真实性的关键环节。税务机关在核查交易真实性时,需综合考量“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物流(货物流)”四流的一致性,而运输环节(物流)的异常或造假,会严重削弱甚至推翻其他“流”的表面证据,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突破口和关键疑点。
然而,近年来,多起企业因运输资料缺失或轨迹异常,被判定为虚开发票,甚至被移送司法机关,这无疑给行业敲响了警钟,暴露出当前供应链管理中“运输真实性留痕”机制的脆弱。大宗贸易业务运输如何从订单到确认收货过程数据留存至关重要。
— 1—
案例警示:运输资料缺失或运输轨迹异常导致业务真实性被否定
(一)案例一:运输资料存在瑕疵、运输轨迹异常,石化企业被认定虚开
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石化企业为某化工企业开具专票94张,价税合计860万元。税务机关经查发现,该化工企业提供的入库单所记载的车辆并未为石化企业、化工企业提供运输业务。一方面,入库单上记录的车辆GPS轨迹等证据证明,在业务发生的当日,车辆并没有到达过化工企业所在地。另一方面,石化企业提供的发货磅单记载的运输车辆号码、化工企业提供的入库单记载的运输车辆号码及运输发票上写明的车辆号码三者不一致。最终,税务机关认定该石化企业对外开具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票为虚开发票。
(二)案例二:无法证明货物运输真实发生,钢铁贸易企业虚开案件一审、二审均被驳回
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某贸易企业为某钢厂开具专票价税合计1900万元。税务机关经查认定贸易企业上述行为为虚开发票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贸易企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稽查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贸易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
税务机关认为,贸易企业交付给钢厂的钢材的一部分是从某回收企业购买的,回收企业并未实际销售该部分钢材给钢厂,因为没有任何钢材交付的送货单据或者收货单据,也没有物流公司的相关信息,而且钢厂自制的收料明细表及自行打印形成的收料单与贸易企业从回收企业提货的明细几乎全部无法匹配。
贸易企业认为,一方面,某物流企业证明了其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为其运输了七千多吨钢材;另一方面,钢厂收货明细与回收企业出库明细之所以存在时间、规格、数量不匹配的情况,是货物从回收企业运出后在中转库进行临时储存、调配以及业务发生过程中运输和收货环节管理不规范造成的,贸易企业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证据还原、匹配每一单货物的供货与收货情况。
法院认为,本案买卖双方主体单一,执行同一合同,货物的数量、规格、交提货时间应当是一致的,不可能因为有中转仓库而发生变化,更不可能因管理不善而免除举证责任。作为一个经营钢铁和煤炭贸易多年的公司,贸易企业应该十分了解贸易过程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其却主张在无仓储记录的仓储公司储存大量中转钢材,在无运输轨迹数据的物流公司运输钢材,其该主张不具有合理性,并不能证明交易真实存在。
(三)案例三:伪造车辆运输记录,煤炭贸易企业被定性虚开并移送公安
2022年11月,某贸易企业在没有采购原煤业务的前提下,向下游公司开具货物名称为原煤的专票15份,金额149.99万元,税额19.50万,被税务机关定性虚开并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移送司法机关。该案件中,税务机关利用逆向查证的方式,先明确运输路线,再通过调取收费站的车辆过往记录等确定该贸易企业存在伪造车辆运输记录的行为,最终确定该企业虚构原煤购销业务。
(四)小结
从上述三起案例可以看到,在以数治税的背景下,企业不仅要确保业务资料(合同、磅单、发票等)的完备,还应当认识到运输资料是否真实、准确、与业务资料一致对于判定业务是否真实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 2—
隐患及应对策略
内部风险:承运商管理隐患
运输真实性风险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承运商。若企业未对承运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可能会选择皮包公司或黑名单公司,增加运输风险。同时,缺乏对承运商的过程监控,可能导致转包、换车、偷换货物等问题。此外,没有建立考核评价与淘汰机制,无法激励承运商规范运营。
应对策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承运商准入、考核、监控和审计制度。要求承运商提供车辆真实信息、购买保险、接受GPS监控,并定期报告/审计其运营记录。例如,在准入环节,对承运商的营业执照、运输资质、信誉记录等进行详细审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GPS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行驶轨迹,确保运输过程符合要求;定期对承运商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或淘汰。
技术风险: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在运输留痕管理方面,主要依赖人工记录和传统信息平台,存在数据易篡改、共享困难等问题。而物联网(IoT)、区块链(Blockchain)等新兴技术,在确保运输数据(如GPS、称重、影像)的不可篡改性和多方共享/验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极大增强“留痕”的可信度。
应对策略:企业可探索利用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的温度、湿度、开关门状态等,利用称重设备自动记录货物重量。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和共享,构建更高可信度的数字证据链。例如,将运输过程中的GPS轨迹、称重数据、影像资料等上传至区块链平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方便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方进行验证。
业务风险:合理差异处理不当
在实际业务中,可能存在合理差异,如运输时间因堵车延误、规格按合同约定范围调整、合理损耗等。如果这些差异缺乏记录和解释,也可能在稽查中被视为疑点。
应对策略:企业应对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合理差异进行及时、规范化的记录和说明,如填写运输异常报告、收货差异确认单、质量调整协议等,并将其作为证据链的一部分进行归档。例如,当运输过程中遇到堵车导致延误时,司机应及时填写运输异常报告,说明延误原因和预计到达时间;收货时发现货物规格有微小调整或存在合理损耗,应与发货方和收货方共同签署收货差异确认单,明确差异情况和处理方式。
注重运输环节留痕,确保运输资料留存
如上所述,企业在注重业务资料留存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运输环节留痕及合规。购销企业可对承运方的车辆定位装置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出入库时可以通过摄像头等方式留存车辆的影像信息。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则可建立或接入信息平台,除了留存合同、发票、出入库磅单等业务资料外,还可对车辆运输轨迹等进行实时记录,多维度防控风险。这些资料不仅是业务执行的记录,更是证明业务真实性、构建完整税务证据链的核心依据。
严控运输单据细节,确保资料实质真实
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核流程,并将获取、保存和分析相关业务资料作为企业内控和财务核算的必要环节。需提醒的是,企业应重点关注并核实单据中记载的关键细节,包括但不限于:(1)车辆信息准确性:运单、过磅单等单据上的车牌号是否与实际承运车辆完全一致?(2)时间逻辑合理性:出入库时间、磅单时间、轨迹记录时间是否吻合,是否符合运输常理和路线距离?(3)信息一致性:所有单据(磅单、运单、发票等)反映的货物信息、重量、收发方信息等是否统一且无矛盾?此外,企业应定期对留存的运输资料进行自查。这种自查是主动识别风险、堵塞漏洞的重要手段,旨在及时发现并纠正资料中的潜在瑕疵,有效防范因信息矛盾或缺失而引发税务质疑,规避潜在的虚开、偷税风险。
建立轨迹证据意识,善用数据应对质疑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应保存与业务相关的运输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运单、影像资料等。若业务真实性受到质疑,企业可提供相关运输轨迹数据予以佐证;若车辆轨迹存在疑问或者缺失,企业可以及时提供说明或补充证据(如高速通行记录、第三方证明、情况说明等)进行合理解释,力求还原真实的业务场景,化解税务风险。
— 3—
网络货运平台在大宗运输上的优势
网络货运业态的出现为解决我国大宗商品运输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赋能大宗商品智慧物流生态链建设,构建以网络货运为中心的大宗商品智慧物流生态圈。据中物联平台分会统计,近80%的网络货运平台涉及大宗商品运输业务,主要为煤炭运输和钢材运输。这是由于网络货运为大宗物流提供了以下两大不容忽视的价值:
构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
与普通货物运输不同,大宗商品运输与上游结合更为紧密,以煤炭运输为例,构建“产、运、销”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是大宗商品网络货运的发展方向。其业务模式为以终端用户(多为电厂)需求为导向下达运输计划,上游煤矿、洗煤厂使用网络货运平台协助研发的排队管理系统和无人值守磅房系统,将排队情况、电子磅单与网络货运平台互联互通,减少承运人排队等候及人工填写磅单时间,在提升上游信息化程度的同时有效提升精细化管理程度和链条运行效率,且进一步增加了网络货运平台与上游客户的粘性度,增加平台核心竞争力。
构建智慧物流生态圈
此外,依托网络货运平台丰富的货源及运力资源,可在运输目的地寻找合适的货源,通过平台进行匹配,降低返程空驶率,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在庞大的业务数据支撑下,网络货运平台可通过延伸增值服务提升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构建以网络货运为中心的智慧物流生态圈。其中,网络货运平台信用体系为大宗商品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拓展金融服务,延伸车后市场服务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在传统的大宗物流运输过程中,车货匹配效率低、场站物流管理传统低效、行业监管合规风险高、后市场服务分散无序、行业金融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正倒逼大宗物流进行数字化升级。网络货运作为优秀的数字物流解决方案,与大宗物流的结合,为大宗物流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数据支撑,加速大宗物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网络货运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平台,具有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等特点,解决了运输业务上下游的税务合规问题,同时,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行业的监管。
对于托运人而言,由于大部分实际承运人为个体运输户,因身份等因素限制无法提供运输专票,导致企业增值税进项抵扣不足。网络货运平台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同时,网络货运平台集采的成品油和支付的道路、桥、闸通行费可以纳入进项抵扣,在税务环节形成闭环,帮助上下游实现税务合规。
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传统模式下,货运市场存在开票不规范、虚开发票等问题,而网络货运平台的数字化管理,可以保障税收监管。网络货运平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构建符合交通运输部技术标准的智能货物运输运营信息系统,保持与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在线连接,实时传输各类数据信息,确保货物运输全流程可追溯。网络货运平台可以实现网络货运业务全流程线上交易、线上展示,全环节透明可视化管理。网络货运平台的线上化、数字化运营模式,有利于税务部门进行数据对接和协同监管,实现 “数据控税”,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4—
小结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快速发展的当下,追求绝对的、实时的、形式上的“四流合一”有时过于理想化。企业应构建以真实物流(货、轨)为基础,与合同、资金、票据、账簿紧密衔接、逻辑自洽的业务管理体系,追求逻辑自洽、可验证的、实质性的业务一致性和真实性。
合规并非被动应对,而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手段与风险意识的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作为行业规范的引领者,更应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中建立起完备的运输合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过程透明、数据真实、责任明确,从容应对监管挑战,守住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网络货运平台指南